企业与市场网讯:2025年9月7日,民盟省直综合委员会、民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民盟省直知音委员会、民盟省直光谷委员会联合组织盟员70余人前往湖北省天门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调研活动。此次行程包括参观石家河考古遗址、天门市博物馆等多个历史文化景点,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深入了解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发展历程我要配资官网,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穿越时空:石家河考古遗址的现场探秘
调研组首先前往天门市石家河镇,参观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现场、石家河考古研究中心,在考古工作者的介绍下,总体了解石家河遗址概况。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已知的,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距今6500年即开始有人类居住生活,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鼎盛时期,遗址及由它命名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在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三星堆文化、楚文化的重要源头。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被中国文物报社与中国考古学会评为“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展开剩余74%二、触摸历史:石家河遗址的现场对话
调研组又来到石家河三房湾遗址。站在保护展示馆内,四千年前的大片陶器在眼前徐徐展开,仿佛一幅鲜活的史前劳作画卷。
盟员们沿着参观步道缓缓前行,不时专注地观察陶器,热烈的讨论先民制作陶艺的精湛技艺。
三、文明之光:博物馆里的文明密码
午后,调研组来到了天门市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从石家河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石铲、陶象、陶鸟、玉佩、玉像等珍贵文物,是中国国内研究长江流域古人类生活史、生产史、手工业发展史和艺术史的重要场所。
走进天门市博物馆,一件件文物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正在低语着一个遥远时代的故事。在玉器展区,一件人形面具雕刻引得众人驻足。这只来自四千年前的人形面具,形象逼真,线条流畅,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四、春风化雨:提前祝贺参与活动的教师节日快乐
在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调研组向参与本次活动的32位教师献了鲜花,成为此次调研最动人的章节,大家在歌声中真诚又温馨地祝福老师们节日快乐,桃李满天下。
在轻松的氛围中,参与调研的盟员们一起开心的在天门市博物馆门前合影留念。
五、守护文明:传承耕读中华文明好故事
调研的最后,盟员们来到抵达净潭乡状元文化园,文化园分牌匾、广场、主殿三个部分。该文化园的建设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状元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调研组也来到了天门市净潭乡蒋场小学旧址,与当地乡政府、村委负责人畅谈中华民族“耕读传家,崇文报国”的文化精神,并将其发扬光大。
热烈的讨论持续到日落时分。盟员们纷纷表示,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创新发展,为促进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将通过各自不同的角度把此次调研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建议提案。
民盟湖北省委委员、民盟省直综合委员会主委李涛、副主委周杰,委员吴少舫、杨晓文、陈萍,民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委员会原主委朱喜安、副主委朱小武,委员王艳清、余吉昌、李顺梅,秘书长董玉玲,民盟省直光谷委员会主委刘勇,民盟湖北省委委员、民盟省直知音委员会主委陈永明、副主委乔樑,委员邵华,盟员周玉玲等近70人参加了本次调研活动。
天门市副市长余瑶,民盟天门市支部副主委、天门市政协副主席王雄伟以及相关方面负责人陪同了调研。
来源:湖北知音盟讯公众号
编选人:姜芳草 李思懿我要配资官网
发布于:湖北省中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